CanonFans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64|回復: 4

2010橫跨2000公里的北印漫旅-瓦拉納西街道 (Day 2)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3-23 18: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搭了12小時多的火車,在半路停車的時候,忍不住興奮的心情想到以前無聊以歡幹的事情就是跑到車外去跳一下,然後趕緊跑回車上,也就是這樣Ian和我跑到車外去跳躍啦,拍照的當然是想想啦



這是我們的車票



這是同樣座位上的老爹,到了早上兒子和媽媽還沒起床,就幫他拍了一張,會搭到3A/C以上的座位和一整個晚上就吃了五次餐的情況來看,可能是錫克人,家裡應該滿有錢的!!猜的啦~~ 既然講到了印度的種姓制度,那底下找來的資訊就分享給大家囉!!

古印度四民種姓的階級制度

“種姓” 的含義,原本是膚色的意思。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自認為容貌
端正,膚色白淨,是優秀高貴的種族,將膚色黝黑的土著視為卑污的賤民,
壓迫為奴隸。另外,他們又按照本族不同的職業和身份,再分三等,因而產
生了以下四姓階級的制度:

(一)  婆羅門 —— 即僧侶、祭師。只有他們才有資格主持祭祀。他們在社
            會上的地位最為顯貴,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統治者。
(二)  剎帝利 —— 即貴族。他們擔任國王和文武官職,掌握政治和軍事的
            實權,是政治的貴族。
(三)  吠舍 —— 即平民,如農夫、牧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等。他們負有繳
            納租稅和服徭役的義務。
(四)  首陀羅 —— 即奴隸、僕役。他們的地位最為卑賤,需要替主人耕牧
            ,從事家務勞動,但卻沒有任何權利,極受壓迫。

以上四種階級都是世代相傳,各種姓之間界限分明,嚴禁通婚,不許共食。
四姓之中,只許前三種姓有念誦《吠陀》及祭祀的權利,又被認為死後可以
再投生於世,因而稱為“再生族”。第四種姓的首陀羅,既沒有誦經及祭祀
的權利,更被認為不能再投生轉世,因而稱為“一生族”。

資料來源:http://buddhistfriends.tripod.com/Textbook1.html#第一課



回到座位,偷偷拍的~~



這是遊子的心情啦 (PS: 其實是一個晚上沒洗澡,臉很臭,不蘇服)



不用說,到站前還是要來一張合照的啦!!



終於到了瓦拉納西(Varanasi)了,超多的人



每個人的表情都看起來很忙碌



這個頂上功夫真是了得阿~~



到了街上就是一堆的嘟嘟車等著賺觀光客的錢。喔~~不是,是吆喝你要不要坐啦~~如果要搭車的話,記得一定要砍價,且可以比較一下,價錢最好在開車的時候就講好全部價錢,以免事後有紛爭~~



後來我們搭了計程車,後來才知道印度的開車規則真的是很猛,沒有號誌燈,街上的腳踏車、計程車、嘟嘟車還有公車,還有印度最神聖的牛就隨地躺在路上和街道走著。這樣看似超混亂的交通,大家依著印度自成一格的開車規則,井然有序的持續著,真的是車頭進車尾就能近,但是全程聽到最多的大概就是喇叭聲吧。

突然想到,在印度賣煞車皮和喇趴應該是最好賺的生意了,因為沒交通號誌,喇叭聲可以說完全沒停過,司機的煞車也是技術超好,怎樣都不會撞到啦~~



其實路邊的東西,我完全不敢碰,因為看到現場的髒亂環境還有滿天飛舞的蒼蠅,我真的覺得去印度要有一個 \"經的起攻擊的胃\" 才有辦法生存吧 = =





他們的人力車其實還滿辛苦的,因為我看過有一台車上面載著兩個白人女老外,每個應該都超過80公斤以上,看到司機在斜坡的時候,根本就是下車推車了,錢難賺~~ 但是買東西的時候還是要砍啦 哈哈~~



這時候下車要找旅館了,因為找的是恆河邊的旅館,裡面車輛無法進入,結果繞了很久的小巷道,差點還被自稱是ALKA旅館的人(他手中有拿名片),騙去其它旅館,路上看到這些很鮮艷服飾的女性,覺得很有趣,所以就拍下來囉~~

關於印度的自助小叮嚀

PS:在印度有很多想要做生意的人,他們會很好心的問你要去哪,然後跟你說他知道地點在哪,他可以帶你去,但是往往都會被帶到其他她們可以拿到回扣的旅館,都很貴,且重點是有些還是帶你去禮品店,跟你說一堆以後,然後

還被騙錢。


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很熱心的就是不聞不問不理他,對於不知道的地點,可以找店家問可能會好點,因為太多騙子了,但是這些騙子和生意人也不是真的要害你,只是想要賺點錢,所以基本上在印度還是安全的啦~~應該是因為

宗教的關係




世界上的牛恐怕都會向往印度,因為沒有一個地方像印度那麼對牛敬重。很多印度學者研究認為,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教徒是吃牛肉的,但后來發現牛是最具有奉獻精神的,於是便不僅不再食用牛肉,而且對牛敬若神明。
吠陀時期的印度教典籍明確規定,禁止殺牛和禁食牛肉,對牛要頂禮膜拜。

印度學者認為,之所以對牛這樣厚待,主要是因為吠陀時期的游牧民以及后來幾代游牧民的生活嚴重依賴牛,牛不僅為他們提供了食品,如牛奶和各種奶制品,而且為他們充當著最主要的勞動力,如耕田和運輸,即使是牛的糞便也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如用作燃料和肥料。牛與當時的人的關系,就如母親之於子女。久而久之,印度便形成“聖牛”文化。

評分

參與人數 8參與度 +163 收起 理由
阿泰 + 10
godryanchiang + 28
攝男 + 10
johncol + 5
good889999 + 30 精彩喔
jackiechen + 30
ancetung + 30
shifte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3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精彩紀錄!感謝分享![s:4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3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精采細膩作品
感謝分享
[s:4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3 21:11 | 顯示全部樓層
又多見識到另外一種漂亮的異國風情了[s:3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3 21:13 | 顯示全部樓層
[s:46]只有莎麗背影 看不到美女![s:13] 但那排莎麗最前面還有一個最豪華的就在機車車輪前沒被捕抓完整可惜了![s:48]
感謝分享![s:2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CanonFans

GMT+8, 2025-11-24 07:00 , Processed in 0.03800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