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Fans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902|回復: 23

APS-C&全幅之鏡頭與景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3-25 12: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討論鏡頭接在APS-C與全幅差異前,我們先看看基本的差異,全幅上鏡頭的焦段即為鏡頭標示的焦段,以17-40mm L為例。在全幅的上即為17-40MM。而在APS-C上要乘上1.6,則為27.2-64mm之焦段。
CANON EF 16-35mm f2.8L是全幅上著名的廣角鏡,在APS-C上則有EFS 10-22mm F3.5-F4.5 USM,換算成焦段後則為16-35.2mm。
OK,至此為止,我來分析一個問題。
假設若我在APS-C上,有一個EFS 10-22F2.8的鏡頭,以10mm來取景,其可視區應是同全幅以16mm來取景(以理論上來說,請忽略鏡頭變形特性)。
因此得到一個簡單的等式  APS-C 10mm=全幅16mm的取景。
但,景深呢??
其實景深不同,很一般的觀念,長焦及靠近拍攝物體,都能使景深變淺。
因此我們設定一些條件,我們使用APS-C10mm+全幅16mm,同樣以f2.8光圈拍攝,以1米距離對焦。
可經由計算得APS-C10mm的相機之
CMOS標示處至前景深極限的距離=0.65m
CMOS標示處至前景深極限的距離=2.14m
總景深=1.48m
可經由計算得全幅+16mm的相機之
CMOS標示處至前景深極限的距離=0.75m
CMOS標示處至前景深極限的距離=1.48m
總景深=0.73m
相關計算,請參考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
以上,為解釋為何APS-C與全幅拍出來的效果完全不同做的一個解釋。
以同樣鏡頭,同樣焦段且同樣的對焦距離而言,使用全幅跟APS-C,其實鏡頭景深是一模一樣的,之所以照片看起來有不同,是因為還要考慮CoC( circle of confusion )不同所造成的景深不同。
另外常看見一種講法是使用APS-C 接50mm f1.2,效果幾乎與全幅85mm f1.2同。這講法也是有一些問題在,以APS-C接50mm f1.2,等效為全幅的80mm。如果你想要在APS-C +50mm取得與85mm相同的視角基本上站的距離上相差不多,不過考量到焦段的問題,就差很多了。以50mm f1.2 及85mm f1.2接在全幅上來講,站同樣距離拍同樣主體,本來85mm的景深就比較淺了,所以你換APSC接50mmf1.2,站同樣位置,就算不考慮片幅問題,你的景深本來就比85mm f1.2深了。
所以,若真想用淺景深來突顯主題,大光圈跟大片幅是比較適用的。
以上,為個人整理的一些知識跟想法,在此分享,若有錯誤請各位指正。

評分

參與人數 10參與度 +100 收起 理由
trail + 5
nightptter + 10
jackiechen + 10
WCC540913 + 15
clarence7831 + 5 長知識 感謝~
愛鸚斯坦 + 20
panpp2738 + 10
mometti88 + 5
shadow790222 + 10
turnroll + 10 想法一致,謝謝您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04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我個人是認為APS-C是全片幅的格放版

若拍攝時物體跟鏡頭距離一樣,鏡頭一樣,cmos製程及晶體密度一樣

全片幅拍後裁切取APS-C之範圍

我想二者拍起來應該一樣

[s:6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15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分享 我看看大大的文章 說的沒錯  我沒看出錯在哪裡
不過 等等有人可能會跟你說幾具類似話 我搶先跟你說了
片幅不重要 重要的是相機後面的腦袋   
研究鏡頭的特性 光線阿 構圖阿 等等  
還有 要注意 開心拍照喔  
OK  我都搶先說了   最後來是感謝您辛苦 要打這些真的很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3# 愛鸚斯坦
認同+1
不過也感謝版主好心分享觀念給大家知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otomane365 於 2010-3-25 13:42 編輯

反正APSC就是FF的裁切啦~
景深只跟焦段~光圈~物距有關~
以上三點相同的話~景深就是一樣的

阿會有這樣的誤解~其實很簡單啦

因為APSC跟FF要拍到同要視角的畫面
FF必定會離物距比較近~或是焦段比較長~
所以用相同焦聚光圈~同樣的視角下~FF的景深當然比較淺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分享知識[s:47]
這對很多人來說應該都是疑惑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urnroll 於 2010-3-25 13:51 編輯

回復 3# 愛鸚斯坦   

您上次有做 相同景框下 APS-C及FF景深比較,就是那個有報紙為背景的藍娃娃
當時應該是 400D 退比較遠拍的吧?

如果可以,如果不嫌麻煩,是否可以再測一次,就是用相同定焦鏡頭、相同距離拍攝
拍完將 FF 裁切成 400D 大小後 比較他們的景深效果不知是否一致

雙機流好處大阿... 可惜我是零零機[s:4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嗯~都被 愛大 說完了  那就要來些不一樣的 我祝開板大大身體健康 事事順心

怎樣 愛大 這你沒想到吧~~緊來造[s:5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上次我有做了一個很不專業的測試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http://forum.canonfans.biz/viewthread.php?tid=3894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反正APSC就是FF的裁切啦~
景深只跟焦段~光圈~物距有關~
以上三點相同的話~景深就是一樣的

阿會有這樣的誤 ...
motomane365 發表於 2010-3-25 13:40


恩原理應該是接近這樣沒錯  
實際在拍攝時 拿FF的人  應該不會站在同樣的距離 然後拍回家 在剪裁中央的部分 吧

如果反過來說   apsc 為了有同樣的景深  靠近點 如果不換鏡頭 那不就 爆框...............

不過理論是這樣沒錯  差不多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4:07 | 顯示全部樓層
上次我有做了一個很不專業的測試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流川楓 發表於 2010-3-25 13:57


有有有 這ㄧ篇 我有看過 而且看得非常用心  
很久以前的了 應該是關於這類討論 第一篇文章
當時看了以後 我心裡就有底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4: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愛鸚斯坦 於 2010-3-25 14:13 編輯
回復  愛鸚斯坦   

您上次有做 相同景框下 APS-C及FF景深比較,就是那個有報紙為背景的藍娃娃
當時應該是  ...
turnroll 發表於 2010-3-25 13:50

會一致  流川楓 大大那一篇就有證實過了    他有裁起來
雙機流好處多  你那台不應該賣的   我用135 裝上去   快200mm了 而且光圈是2 喔
打mm 百打百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3-25 14:46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流川楓大哥的大作當然拜讀過,\"很明顯的 光圈 焦段 被攝物距離 一樣的話 不同的片幅景深是一樣的\"其實是很正確的。個人只是從不同角度跟方式來解讀並分享而己。加上以數學的計算作為區別,加上偷懶沒用照片。
如果有興趣,可以到下面的網址玩一下,很有趣。因為有時拍風景,會用到深景深可以參考。
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3-25 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分享 我看看大大的文章 說的沒錯  我沒看出錯在哪裡
不過 等等有人可能會跟你說幾具類似話 我搶先跟你 ...
愛鸚斯坦 發表於 2010-3-25 13:15

[s:40]我想這邊比友站合善多了,也比較能接受想法的交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3-25 15:0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想這邊比友站合善多了,也比較能接受想法的交流。
caxplayer 發表於 2010-3-25 14:51

剛好前幾天有戰了一篇類似的文章
你可以去看看  http://forum.canonfans.biz/viewthread.php?tid=64042
加上 流川楓大大 這篇 http://forum.canonfans.biz/viewthread.php?tid=38949
(我剛剛回味發現 原來鷹頭大大早就有飛下來看過了)
其實阿差不多就是這樣   我也有拍兩張照片   
片幅 重不重要  見仁見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CanonFans

GMT+8, 2024-6-5 15:59 , Processed in 0.04551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