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義大利語: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內飛地城邦主權國家,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也是教宗的駐地所在。作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開始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梵蒂岡城國(The Vatican City State),簡稱梵蒂岡,是當今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歐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呈三角形的高地上。它地處臺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墻為國界。簡言之,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面積0.44平方公里,國中宮院、教堂、圖書館、郵局、電臺、火車站、飛機場等設施一應俱全。
#29 聖體傘 (Baldacchino) 華蓋上方的圓頂,是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雖然直到大師過世才完成。圓頂16扇窗的下方,以拉丁文敘述著馬太福音16章18-19節的經文:『TU ES PETRUS ET SUPER HANC PETRAM AEDIFICABO ECCLESIAM MEAM. TIBI DABO CLAVES REGNI CAELORUM.』點出聖彼得大教堂的意義。文字下方的四面穹隅,繪有4大福音書作者,分別是馬太、馬可、約翰、以及路加的圖像。
#34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紋章,大寫字母M代表聖母瑪利亞,教宗常以孝愛之心向聖母敬禮。 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拉丁語:Ioannes Paulus PP. II,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是羅馬天主教真福品聖人,第264任教宗,故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年輕時代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若望·保祿二世於1978年10月16日被選為教宗。他生於波蘭,是第一個成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後第一位非義大利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自接任起共到其他國家進行教宗訪問102次,是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2009年12月19日列為可敬者。2011年1月14日教宗本篤十六世批准了一份對於經若望·保祿二世代禱所顯的奇蹟的調查文件,並已於5月1日封列為真福。
#38 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這個集中各個時代的精華的廣場,可容納50萬人,位於梵蒂岡的最東面,因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而出名,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監督工程的建設。廣場周圍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圓柱,圓柱上面是140個聖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巨大的圓柱(高25.5米,重32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