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8 月,我的好麻吉購入 Canon EOS 500D 數位單眼相機與所謂「窮人三寶」鏡頭,約了我們家一起出遊試拍。這下可好,當時拿的還是高階消費型相機的我,一試就中毒了,從此三天兩頭就往朋友家跑,名為串門子,實為玩相機。
總跟別人借玩也不是辦法,「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油然而生,開始認真考慮自己買一台。(應該說,一整套……)最初是在500D 與50D 之間下不了決定,努力上 Mobile01 和各大網站蒐集資料、頻逛台北古亭Canon 客服展示中心,不料胃口越來越大,隨著新機上市,竟變成在7D 與 5D Mark II 之間掙扎。最終7D 勝出,除了預算考量,主因家裡有兩個學齡前小蘿蔔頭,7D 的對焦系統比較罩得住。
接下來這段心路歷程,可能不少從APS-C 玩到FF 的朋友都走過。7D 幾乎什麼都好,就是可用 ISO 感光度不算高,畢竟是高畫素APS-C 感光元件的通病。為了畫質,我轉攻大光圈鏡頭,但仍常遇到ISO 需要超過 1600,超過我能接受程度的場合。要不要破釜沉舟,換5D Mark II 呢?後來有機會向其他朋友借用且拍過婚禮,卻總覺得手感不順,不是我的菜。剩下的選項,就是等下一代全幅機了。
關於 5D Mark III 的謠言,2011 年即已甚囂塵上,令我(與眾多攝影玩家)充滿期待,期待傳說中5D Mark II 的畫質加7D 的對焦可以成真;然而應是受到地震海嘯等因素牽連,每次發表會都盼不到它的倩影。望穿秋水之際,5D Mark III 終於在2012 年3 月上市了,整體性能甚至遠超過所期望的──可惜訂價也是。我與娘子達成共識:基於實際上的需要(例如拍攝婚禮與教會活動),這台好機遲早要買,只是得等它降價在說。
3.包在袋裡的是EOS 5D Mark III 機身,裝在盒裡的是EF 24-105 mm f/4L IS USM 鏡頭
4.主角現身
5.換個角度欣賞
6.合體
7.上遮光罩
8.那條耀眼的背帶
9.冠上前代閃燈之王Speedlite 580EX II
10. Canon, Canon, Canon
以上由 EOS 7D + EF 35 mm f/2 拍攝(這真是個好用的組合)。感謝陪了我近三年,快門數剛破 10 萬的 7D,準備功成身退了。
以下為 EOS 5D Mark III + EF 24-105 mm f/4L IS USM 實拍照(RAW 檔進 DPP 轉 JPG,微調曝光值與白平衡):
11.首先當然要獻給長期以來默默支持,出錢出力,以身相許的娘子啦!
12.我家的三位MD
風景
13.
14.
15.
生態
16.
17.
18.
手持夜景
19.
20.
長曝
21.
家庭生活
22.
23.
室內活動
24.孩子的音樂課
25.
26.教會聖誕劇彩排
27.
28.
29.
微光環境
30.
31.
HDR
32.機身 HDR,自然
33. DPP HDR,標準藝術效果
入手一週,找了各式各樣題材來拍,在不吝惜快門數的前提下,天南地北打了一千多張。以下是初步使用心得:
1.可用高ISO 感光度:這是先前我最期望,而實際表現超乎期望的部分。前面提過,7D 的 ISO 1600 大概是我能接受的極限,5D Mark III 一舉躍升到12800 以上!這著實是微光環境拍攝與室內動態活動記錄的利器,現在可以放心地讓 ISO 從 3200 起跳,經常有一種漫步在雲端的夢幻感……
2.對焦準確度:5D Mark III 的 61 點對焦系統絕非浪得虛名,一個字:準!手上試過的鏡頭,無論標準變焦鏡、望遠變焦鏡、廣角定焦鏡、中望遠定焦鏡,先構圖再選擇對焦點對焦(使用自動對焦點擴展),迄今未曾失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