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在田園找到這給大家介紹囉!
[名稱]小苦蘵
[別名]炮仔燈,小號炮仔燈,博仔草,燈籠仔草、小酸漿,天泡子,沙燈籠,燈籠草、黃姑娘,水燈籠、天泡果。
[來源]為茄科Solanaceae植物小苦蘵Physalis minima L.的帶果全草或未成熟果實。
01.

02.

03.

04.

05.

[型態特徵]一年生匍匐狀草本,高15~30cm。根細瘦。莖在寬廣地呈匍匐狀,雜草地則微臥或傾斜,多分枝,具短柔毛或近光滑。單葉互生;葉柄細弱,長0.5~1.5c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5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斜楔形或歪形,全緣而波狀或有少數粗齒。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5mm,被短柔毛;花萼鐘狀,綠色,外被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結果時萼增大如燈籠狀包圍在果實外面,具突出5稜;花冠鐘形,黃色,5淺裂;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基部,花藥黃白色,長約1mm;雌蕊1,子房圓形,2室,胚珠多數。漿果球形,黃色,直徑約8~13mm。種子多數,扁圓形,綠白色。花果期幾達半年多(3~11月),花盛開期為夏天。
[生境分布]生於平地或靠海的農田,菜園。
[栽培要點]種子繁殖,喜溫暖潮濕,陽光充足的環境,少部份栽培自用或任人取用。
[採集加工]5~10月採集果實或帶果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化學成分]全草含酸漿苦味素(physalin)A、B、C、D、X,二氫酸漿苦味素B(dihydrophysalin B),5β,6β-環氧酸漿苦味素B(5β,6β-epoxyphysalin B)即酸漿苦味素F,6,7-二氫-6-羥基去氫酸漿苦味素B(6,7-dihydro-6-hydroxydehydrophysalin B),魏察小酸漿素(withaminimin),酸漿雙古豆鹼(phygrine)。果期全草還含黃酮類成分:5-甲氧基-6,7-亞甲二氧基黃酮(5-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5,6,7-三甲氧基黃酮(5,6,7-trimethoxynflavone),N-trans-p-coumaroyltyramine,16,24-cyclo-13,14-secoergosta-2-ene-18,26-dioic acid-14 :17,14 :27-diepoxy-11beta,13,20,22-tetrahydroxy-5alpha-methoxy-1,15-dioxo-gamma-lactone
delta-lactone,16,24-cyclo-13,14-secoergosta-2-ene-18,26-dioic acid-14 :17,14 :27-diepoxy-5alpha,11beta,13,20,22-pentahydroxy-1,6,15-trioxo-gamma-lactone
delta-lactone。
葉中含5β,6β-環氧酸漿苦味素B,魏察酸漿苦素(withaphysalin)A、B、C,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rcetin-3-O-galactoside),酸漿苦味素A、B、C,二羥基酸漿苦味素B(dihydroxyphysalin B)。
種子含油40.0%,蛋白質17.9%。種子油中棕櫚酸(palmitic acid)佔10.5%,硬脂酸(stearic acid)佔8.6%,油酸(oleic acid)佔17.3%,亞油酸(linoleic acid)佔61.4%,還含少量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等。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天泡子葉水提物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腫脹有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最大劑量的作用可與保泰松相比。
2.抗癇作用:漿果的生物總鹼在體外對小鼠S180肉瘤細胞DNA合成有顯著抑制作用,對自身正常骨髓造血細胞亦有抑制作用。
3.致流產作用:從天泡子分離出的酸漿苦味素X100mg/kg注射,可使動物流產率高於75%。該化合物大鼠口服的LD50為2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1g/kg。
4.抗乳癌細胞作用:小苦蘵的有機溶媒抽出物,藥理實驗證明其具有明顯的抑制人類乳癌細胞株(human T-47D breast carcinoma cells)的生長。
5.乙醯膽鹼酶抑制作用:小苦蘵所含的N-trans-p-coumaroyltyramine成分,經藥理實驗,證實具有乙醯膽鹼酶抑制作用,而且可抑制細胞繁殖,抑制血小板凝固,但有抗氧化作用。
6.抗癌細胞作用:小苦蘵全草的有機溶媒抽出物,藥理實驗證明具有明顯的抑制人類肺癌細胞(NCI-H23 lung, CORL23 lung)與乳癌細胞株(MCF7 breast cancer cell)的作用(細胞毒性)。
7.抗癌細胞作用:苦蘵全草的有機溶媒抽出物,藥理實驗證明具有明顯的抑制人類肺腺癌細胞(NCI-H23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的作用,效果有劑量效能依存關係。
8.抗炎、鎮痛作用:苦蘵全草的甲醇與氯仿二種溶媒抽出物,在動物(NMRI mice and Wistar rats) 實驗發現其具有明顯的抗炎、鎮痛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幼果有毒。成熟果實酸甜可食。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燥濕,祛痰止咳,軟堅散結。
[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初期癌症,急性支氣管炎,老年慢性氣管炎,肝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濕瘡腫毒,疳疾,瘰癧,天泡瘡,濕疹,癤腫。外塗小兒天泡瘡及皮膚濕熱瘡,單用果效力更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全草15~30g,未熟果3~6gm,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煎水洗或研末調敷或製成藥膏、面霜塗敷。。
[使用注意]
1.無濕熱瘀滯者忌用。虛寒體質之孕婦忌服。
2.單用未成熟果應注意劑量。
[附方介紹]
1.治小兒天泡瘡:天泡子研末,麻油調搽。
2.治老年慢性氣管炎:燈籠泡全草(乾)適量,煎水制成糖漿,加適量防腐劑。每服50ml,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每療程結束休息3天左右,進行係統隨訪觀察,共治療3個療程。
3.初期消化系癌症(肝,胃癌):(1)炮仔燈新鮮帶萼片的幼果3錢~2兩,切開,食醋少許,煮水服。;(2)炮仔燈鮮草2兩,煮水服。
4.咽喉腫痛:炮仔燈幼果(除去萼片)1顆,分1~2次於口內嚼碎,慢吞。
5.濕瘡腫毒:炮仔燈全草或地上部份,洗淨,切段,搗爛敷。
6.濕熱黃疸:(1)炮仔燈幼果(除去萼片)5錢、綿茵陳3錢、梔子2錢,煮水服。。(2)炮仔燈幼果(除去萼片)5錢、綿茵陳3錢、車前草2錢,香林投葉二葉,煮水服。
7.陰道炎,白帶:炮仔燈全草適量切段,加少量食用醋,水煮,取湯,沖洗陰道。一日2~3次。
8.濕熱肝炎:炮仔燈幼果(除去萼片)5錢、刺莧3錢、田烏草3錢,香林投葉二葉,煮水服。
9.青春痘:炮仔燈幼果(除去萼片)適量,洗淨,切段,搗爛敷或製成藥膏,面霜使用。。
[附註]
1.本品果實似燈籠,中部靠海居民皆稱為炮仔燈或博仔草,常見於菜園、田園或路邊,是早期先民治癰瘡與腸胃炎或癌症很有名的民間草藥。
2.本品早年在中部海邊農家是極常見的田園雜草,後來盛傳可治各種癌症,結果濫採加上農藥施用,目前平野幾無野生品,只有少數靠海農家少量栽培自用或送人。
3.本品在空曠地常匍匐於地面生長,而且果實五稜形,很容易與國內的其他品種區別。
4.茄科植物的未熟果實常帶有很苦的苦味,也有毒性,若非當藥使用,不應採食。不過成熟果實一般則無毒,但相對的藥效亦變差。
5.本品以幼果的毒性最強。使用全草時,應注意幼果的含量多寡。
6.成熟果實酸微甜,可食,但性寒,脾胃虛寒的人不可多吃。
7.青草市場現在的博仔草都是採用苦蘵(Physalis angulata L.),因為容易採,而且植株大,在休耕農田常常一望無際的長滿農田。
8.稱為博仔草的青草藥材除了苦蘵這屬的植物外,還有豆科的野百合屬(Crotalaria)植物,二屬植物都有毒性,使用時應注意品種鑑定,原則上,野百合屬(Crotalaria)的植物最好不要服用,因為它的生物鹼(Monocrotaline)對肝臟有很強的毒性。
[參考資料]
《台灣植物藥材誌》
《中華本草》
J Ethnopharmacol. 2011 Apr 12;134(3):851-64.
Integr Cancer Ther. 2010 Mar;9(1):73-83.
J Phys Chem B. 2010 Mar 4;114(8):3005-12.
J Ethnopharmacol. 2010 Mar 2;128(1):92-9.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09 Jun 18.
J Enzyme Inhib Med Chem. 2009 Jun;24(3):632-7.
Nat Prod Res. 2007 Aug;21(10):877-83.
J Ethnopharmacol. 2005 Sep 14;100(3):237-43.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