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銀河
2012.10.18攝於大雪山50K
Sigma 15mm F2.8/F4,5D2,ISO1600
5min x6
EM10 Temma2 Jr unguide
2000大圖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186/8104793099_bd53acac1e_o.jpg

甘伯的串珠 Kemble's Cascade
2012.10.18攝於大雪山50K
FSQ85ED,5D2,ISO1600
10min x3
EM10 Temma2 Jr,60220+STi guide

畫面下方靠右的是疏散星團是NGC 1502
右下角有棵淡淡藍色的行星狀星雲 NGC1501(Planetary Nebula PLN 144+6.1)
星點太多~很難看出這條串珠
縮小星點版本串珠就比較清楚了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464/8104448340_210d6ceab0_o.jpg
2000大圖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335/8104433173_34b76777fd_o.jpg
甘伯的串珠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100128.html
說明: 星群 (asterism)是指恆星所組成的熟悉圖案,但不是正式被承認的88個星座之一。舉例來說,北斗七星 (Big Dipper)是位在大熊座的星群。這群位在北天的鹿豹座 (Camelopardalis; 長頸鹿)內,用雙筒望遠鏡就可以看見的鍊狀群星,則稱為是甘伯的串珠 (Kemble's Cascade);它有大約20顆成員星,延伸了超過五個滿月的寬度。這個在天文熱愛者Lucian Kemble (甘伯;天主教方濟會的修士) 的推薦下,才廣為眾知之星群,是因為我們從銀河系的特定位置看出去,才恰好排列成串。影像左下角落的相對緊密疏散星團是NGC 1502。
洞窟星雲 SH2-155
2012.10.18攝於大雪山50K
FSQ85ED,5D2,ISO1600
10min x18 共計3小時
EM10 Temma2 Jr,60220+STi guide
2000大圖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048/8104592842_79ff032fbb_o.jpg

M78鹹蛋超人星雲 & LDN1622 The Boogie Man Nebula
2012.10.18攝於大雪山50K
FSQ85ED,5D2,ISO1600
10min x16 共計2小時40分鐘
EM10 Temma2 Jr,60220+STi guide
2000大圖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324/8104687278_6ace4b954b_o.jpg
畫面中斜過的紅色雲氣是著名巴納德環的一部份
獵戶座巴納德環請參考這張大圖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151/6810030277_808f48dee1_o.jpg

M78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80318.html
說明: M78是一個位在獵戶座 (Orion),是個擁有怪異的藍色輝光和鬼魅般的黝黑塵埃雲柱的反射星雲 (reflection nebula)。星雲內絲狀的塵埃除了吸收光線之外,也反射數顆最近在星雲內誕生的藍色亮星之星光。上圖中的兩個星雲,位於右上角是較著名的 M78,而左下角則是 NGC 2071。星雲內的塵埃微粒會散射星光,更加深了星雲的藍色色澤,這種散射機制和造成地球藍天的機制很相似。M78的大小約是5光年,用小型的望遠鏡就能看到它。因為M78和我們之間的距離是1600光年,所以照片所看到的景像是M78在1600年前的狀況。 M78是獵戶座分子雲團 (Orion Molecular Cloud Complex)的一部份,其他的成員包括獵戶座大星雲和馬頭星雲。
LDN1622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70511.html
說明: 這張是來自於 帕洛瑪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 巡天的暗星雲照片。 這也是Lynds所記錄(LDN)的第1662個暗星雲,可用長時間曝光的望遠鏡,很容易從暗的背景中發現熾亮的氫氣。 LDN 1622 位於本銀河系的接近盤面的平面,很接近 巴納德環(Barnard's Loop),那是一個很大的雲氣周圍充滿豐富的 發射星雲,位於 獵戶座的腰帶與劍上。 但是 LDN 1622 上掩蓋的塵埃被認為是非常接近獵戶座最有名的星雲,大約只有500光年遠。 這張照片中以 LDN 1622 的距離,一度寬約小於 10 光年。
NGC7331星系 & 史帝芬五重星系(Stephan's Quintet)
2012.10.18攝於大雪山50K
TOA130F(F7.7),ST8300M
L:15min x8
RGB:5min x4 each (bin 2x2)
EM200 Temma2 Jr,FS60C+STi guide
2000 大圖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051/8107414801_3498bc7acf_o.jpg
增加星芒版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050/8107423278_f1c5a4df88_h.jpg

NGC7331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110812.html
說明: 巨大、美麗的螺旋星系NGC 7331, 常被說成是外觀和我們銀河系神似的星系。離我們約五千萬光年遠,位在北天飛馬座的NGC 7331,很早就被歸類為"螺旋星雲",不過它也是18世紀著名梅西葉星表沒收錄的較明亮星系之一。因為NGC 7331的盤面傾斜對著我們,望遠鏡長曝光影像常呈現很強的層次感。在上面這幅深空影像裡,受到壯麗宇宙島NGC 7331後方星系的襯托,這種層次感更加顯著。這些背景星系的視覺大小約是NGC 7331的十分之一,因此它們的距離大約也遠上十倍。所以在天空中它們和NGC 7331相鄰,只是視覺上的錯覺。這個只是在視覺會聚成團的視星系群,位在懸在銀河系盤面上方的薄薄塵埃雲之後,亦常被稱為是鹿舔星系群 (the Deer Lick Group)。
史蒂芬五重星系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120225.html
說明: 這幅引人注目的影像,建構自哈伯影像資料庫典藏的數據,主題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緊密星系群 -- 史蒂芬五重星系 (Stephan's Quintet)。史蒂芬五重星系離我們約三億光年遠,位在飛馬座內,其實只有四個星系在重複進行近距離接近的宇宙之舞。唯一離群索居的星系輕易可辨,因為四個相互影響的星系 (NGC 7319、7318A、7318B、和 7317),色澤偏黃,並在破壞性重力潮汐的拉扯下,擁有逐漸增長的扭曲圈狀星環和潮汐尾。藍色的星系NGC 7320遠比其他四個星系要近得多,大約只有四千萬光年遠,所以它並不是作用星系群的成員。依四個作用星系群的估計距離來推算,這幅影像大約涵蓋了五十萬光年的區域。在影像的左上角之外,還有一個星系NGC 7320C,距離也大約是三億光年遠。所以如果把這個星系算入,作用星群的成員就回復到五個。
IC342星系
2012.10.18攝於大雪山50K
TOA130F(F7.7),ST8300M
L:15min x8
RGB:5min x6 each (bin 2x2)
EM200 Temma2 Jr,FS60C+STi guide
2000 大圖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189/8107454797_55a6d915d6_o.jpg
增加星芒版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471/8107463346_ea3e50c2ec_h.jpg

隱密的星系IC 342 請參考每日一天文圖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61005.html
說明: 大小和其他大型明亮螺旋星系相近的IC 342,位在北天的鹿豹座 (Camelopardalis)內,距離我們只有七百萬光年遠。 IC 342這個幅源廣闊的宇宙島,應該會是我們夜空中一個很顯著的星系,但在我們銀河系盤面上的恆星、雲氣和塵埃的遮掩下,反而幾乎隱不可見。雖然IC 342的光幾乎被居中的宇宙雲氣給消去了,但這幅精彩的清晰望遠鏡影像,還是能展現這個星系蜿蜒漩渦臂上的塵埃、藍色星團和發出粉紅輝光的恆星形成區。IC 342最近可能曾經歷一次爆發性的恆星形成活動,它離本星系群和我們的銀河系夠近,因此星系的演化受到這些鄰居重力的影響。
18日等待天黑

19日下山在大雪山路邊一整群約20來隻潑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