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IGMA 70-300 /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
2.SIGMA 70-300 / 70-300mm F4-5.6 DG Macro
3.Tamron(A17) AF 70-300mm F4.0-5.6 Di LD macro
4.Tamron AF 70-300mm F4.0-5.6 Di II LD macro 變焦鏡頭 (A17NII)
5.TAMRON(A17E) AF 70-300mm F4-5.6 XR Di MACRO
6.CANON EF 75-300mm F4-5.6 III USM
問題:
1.SIGMA的一隻有 APO 一隻沒有 差別在哪?有防手震嗎?
2.Tamron的 (A17) (A17NII) (A17E) 差別在哪?有防手震嗎?
Di LD XR其代號代表是什麼意思 ?
3.CANON 這隻 III USM 其代號代表是什麼意思 ?有防手震嗎?
APO並不是一種材料或發明專利,蔡司創辦人之一Ernst Abbe博士在他自己的著作中提到APO的定義,就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第二級頻譜的修正(correction of secondary spectrum)
三原色光在光軸上的收斂(convergence of three colors)
高層消色差(high order achromatism)
一般來說,我們習慣聽到第二種定義,這也是一般人對APO的觀念。但是這三種定義事實上並沒有所謂「寬鬆」或「嚴謹」的不同。三種定義基本上的意義是相同的。然而,我們談到光學的「消色差」,言下之意,就同時暗示了有「色差」要「修正」。問題又來了:色差能降低到哪一種程度?這句話也同時意味著色差不能「絕對修正」。這種不能完全消除的色差,稱為「殘餘次級頻譜」(residual secondary spectrum)。
根據殘留在鏡頭內的色差多寡,我們可以分出四種等級,分別為:
Achromats
Semi-apochromats
Apochromats
Super-achromat
APO 的定義是至少要有三原色光必須修正在同一平面上。問題是實際上仍有所謂的「殘餘次級頻譜」未被「完全地修正」這種經過修正後的誤差,還是可以經過再修正的程序,透過同時修正「殘餘次級頻譜」的色光,進一步降低色差,這就是蔡司的Super-Achromat。目前這種Super-Achromat只有哈蘇系統的望遠鏡頭才有,售價非常,非常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