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攝影,還是玩單眼?
本帖最後由 kt846 於 2011-2-16 01:31 編輯注一:本文所引用某些字句,來自於另一篇拙作"我所表達的不是器材迷思"http://forum.canonfans.bi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092&page=1,第250樓主所熱心提供的翻譯文章。小弟在此也非常感謝他,讓我能夠再次的思考攝影之於人生的意義。
注二:文章裡同一個例子、同一句話可能一再出現,這是因為同樣的問題都會重複在周遭發生,而這個也問題也有多重的意義,且永遠不會停止。
注三: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但是請務必註明出處、來源、作者。也歡迎各位給予小弟批評指教與討論,我相信攝影是可以激盪出火花的,但是請不要筆戰,若經小弟發現有筆戰情事,我會請站長或版主出面處理。
注四:文章多所繁雜,甚至是哲學用語,不喜歡的人可以直接按”上一頁”跳過本文,討論"器材"的原因是因為"人"的問題。
注五:用詞有時候直接、辛辣,但絕對是出自肺腑之言,觀其言而知其人,我本如此。
前言:
從2007年2月擁有人生第一台單眼相機EOS400D算起,至今四年的時光我拍下大概八萬張的數位影像,四年八萬張在以前底片機一捲36格的時代,一年幾乎要拍上600捲!這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
然而,當我們今天把影像的儲存媒介以及感光材料,從底片換成記憶卡與CMOS,卻同時也把舊時的"攝影"初衷變成了"玩單眼"。數位時代攝影器材的推陳出新已經呈現爆炸性的成長,連帶"攝影"的思維也在滾滾的數位浪潮中逐漸淹沒。
數位攝影的時代,我們開始計較哪台機身的快門壽命較長,哪一顆鏡頭拍出來的景深最淺、發色最美。事實上,我們常常可以在二手網拍上面,看到許多只拍了不到兩三萬張甚至更少的"九成新"機身,拍攝數量遠比原廠宣稱的十五萬、三十萬快門壽命少很多,而原因往往只有一個,升級!
經過機身與鏡頭出出入入我的防潮箱後,我開始停下腳步思考。究竟,我們是在"攝影",還是"玩單眼"?
自從"我所表達的不是器材迷思"這篇文章在2009年3月4號於Canonfans初次發表以來,累積將近五萬人次的閱覽數量,這數字還不包括在小弟部落格上面發表以及同好轉載出去的數量。我說這些並不是要去突顯這算是什麼成就,我只在乎有沒有人願意重新思考"攝影"的本質,而五萬人次的閱覽次數只代表說還是有人願意去正視這個問題。在單眼相機已經成為3C商品的今天,攝影器材的取得已經非常容易,從DC到DSLR,只要你願意,擁有萊卡的S2或Phase one P45也不是問題。
一、攝影與器材
那麼問題是出在哪裡?
我們常說,拍照最重要的是後面那顆腦袋。這句話我想沒有人沒聽過的,然而這句話更深的涵義大家甚少去思考過;那就是,攝影的主體是人。
說穿了相機是人類發明的工具、汽車也是、飛機也是、電鍋也是、馬桶也是;人類發明這麼多的東西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但這些都只是"工具"而已;所以問題就在於,人們常把"自己"在攝影中的主體性用"器材"所取代了。
二、攝影與人
回到我們自己身上吧!我在拍照時,有人看到我的相機與鏡頭看起來"好像"比較專業,便會湊過來看我是使用甚麼器材,是5DII嗎?是7D嗎?我總是回答他們:我用甚麼機身並不是重點,用甚麼鏡頭也不重要。
後來我把大兔貼滿了膠帶,人們還是對我手上這台又笨又重的機器十分好奇,這是哪一台機身?
我依然平靜的回答:先生您覺得機身很重要嗎?
路人甲:當然重要啊!光是畫素就有差了。
我:那麼畫素多一點,照片就會比較漂亮嗎?
路人甲:是…沒錯啦! 接著笑笑的離開了。
這種狀況一再的出現,讓我不勝其煩,因為這可能讓我錯失一個美好的畫面、或重要且精彩的場景。
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曾說:在動盪的時代裡詩人何為?
這個問題直指人心,其目的就是要"人"去思考自己,人之所以為人,必有其不可取代性,但在"攝影"這個範疇裡,器材往往取代人的主體性,因為許多人常常忘了器材最終的功用,就是用來拍下我們想要的畫面而已。
如果我們不去按下快門,相機並不會自動為我們拍下任何一張照片,不去了解每台機身、每顆鏡頭的基本構造與原理而買下單眼的人,說白一些便是”盲從”,這個詞可能會讓許多人心生不悅,但事實就是如此,這是許多人不願面對的心魔。
三、攝影與心
所以"不役於物"實在太難了,因為人性就是這麼的貪婪。今天,就算我們努力營造了跟大師們一樣的客觀拍攝條件,我們是否依然能夠拍出安瑟亞當斯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裡那些撼動人心的照片;就算我們手上擁有萊卡III C或M3,我們是否能夠跟布列松一樣拍出"決定性的瞬間"?當代知名的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Steve Mcurry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阿富汗少女",在當年登上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時,人們在乎的是阿富汗這個內戰國家所帶來的恐慌與混亂,而不是討論他用的Nikon相機與鏡頭。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11/5444751812_674262107c_b.jpg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20/5444149937_098841abcc_b.jpg
所以,不必再去抱怨機身的等級不好而沒辦法拍出好作品;不用再羨慕別人為什麼擁有頂級鏡頭。你要做的,是回歸你當初踏入”攝影世界”的初衷,而不是迷失在茫茫鏡海之中,管他鏡頭年鑑裡西平英生的鏡頭評價幾顆星,他覺得好用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也不用再問有沒有防手震重不重要,除非中風,否則你一定有本錢練好手持的能力;而老是在問,我該選擇哪顆鏡頭的人,就是從沒真正面對自己的內心好好沉思過,就算內心已有定見,上論壇問問題也是多此一舉、聊勝於無。
你要做的,就是馬上拿起相機、裝上鏡頭。出門去追尋你心目中的完美畫面,這比起煩惱要用甚麼器材會讓你快樂的多!
四、攝影的哲學思考
其實我們很難用一句話去定義"攝影"這個活動,攝影(Photography)這個詞從路易士˙達蓋爾(Louis Daguerre)在十九世紀初發現石墨顯影技術、並應用在"拍照"這個動作上,才漸漸的從畫圖引申為具有"攝影"的意義。
作為一個非職業攝影愛好者的我們來說,當職業攝影師不斷追求並突破器材限制與技術瓶頸之際,我們應該更有餘裕去思考"攝影"之於生命的存在價值,或許有人會說:開心的拍照就好了,想這麼多幹嘛?
是的,我們可以純粹拍照就好。然而諸如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卡地亞布列松(Cartier Breeson)、前田真三等攝影大師,他們的精采之作,絕對不是"開開心心"拍照而已,這幾位大師絕對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攝影心法與哲學理念,當他們的作品穿越時空流傳至今,絲毫不顯做作的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也會去思考這些大師究竟如何拍下任誰也模仿不來的名作。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19/5444150407_7f45db59b1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122/5444150239_90aa9b9a9b_b.jpg
柯錫杰先生在他的著作"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裡,娓娓道出屬於他自己的攝影歷程與理念,不論是貼近人心或拉至與被攝者同一層次的思考理路,造就他的作品與眾不同,我們一看,就知道這是柯錫杰拍的。
所以攝影風格不必去特意塑造,望遠壓縮或超大光圈的淺景深,並不足以構成一張好作品。我常反問自己"我要拍的是甚麼?",這個問題必須直指內心深處、反覆琢磨,而不是像平常一樣設定了甚麼主題拍了就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心思不同而琢磨出來的必有其獨特的地方,將這獨創的心思投射到"攝影"這個動作上,作品表現自然有原創性並且無法隨意模仿。
所以當我們自認器材完備、攝影技術到位之後,就該是去探討"自己"在攝影上表現的時候了;布列松的作品之所以有他的獨特性,就是奉行了"決定性瞬間"的攝影準則,任何一位有其特殊風格的攝影大師,必然有自己一套度量美感的依據。所以,如果我們擁有非常好的器材了,何不去找到屬於自己的攝影風格?就算是追隨前人的腳步(言下之意就是模仿),拍久了也會發現自己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只要你不"盲從"的話。
五、你是在”攝影”,還是”玩單眼”
常有親戚朋友問我"你玩的單眼是哪個牌子的?"這句話一說出來,就跟攝影沾不上邊了,硬要說的話,單眼相機只不過是攝影世界裡的一樣小工具而已。
由於我自己的努力,我已經擁有了許多同好眼中的頂級器材;沒錯,我也追逐過器材,但是現在除非有必要,出門不會帶小白或24-70L,即使這些鏡頭的畫質能在光學實驗室裡名列前茅。一顆50mm鏡頭足以讓我拍攝95%以上的畫面,或是完整的記錄下一場婚禮宴會。
回過頭來思考一下這句許多人問過的問題”你玩的單眼是哪個牌子的?”為什麼我說這句話沒辦法跟攝影沾上邊?我真正想問的是,單眼是哪個牌子的能決定你拍不拍的出好作品嗎?同一畫面,同一個攝影大師,所拍出來的畫面並不因為機身是5D或D700而有所不同。
而各類書籍、各大網站的器材評比也並不會去影響我們要追求甚麼樣的畫面,所以,L鏡不是絕對、大光圈也不是一切。只要你錢夠多,你就可以買下頂級器材,甚至把Canon與Nikon的所有定焦和變焦鏡頭一次搬回家,只要兩張支票就可以付清款項了。然而器材越多、你的累贅也就多了,當你背著大三元和兩三顆大光圈定焦鏡出門拍完照後回家,你可能會發現,常用到的鏡頭就是其中一兩顆而已,其它鏡頭就當作是背它們出去透透氣曬曬太陽、或是自己背在肩上健身運動一下;而當你苦惱要用哪一顆鏡頭拍下眼前的風景時,往往錯失了最美的那一刻,何苦呢?
就算手上只有一台EOS300D跟一顆50/1.8鏡頭,我們照樣能夠拍下許多美麗的人、事、物。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用的是一台Canon 1Ds2,這台極新的機身是去年向中部一位同好買來的,我接手的時候還拍不到一萬張!但是年份卻是2005年11月生產的;不必驚訝,我也曾經買過一套十三年的"99新"大三元,真的跟新品沒有兩樣,這些器材的前任主人,就是屬於"玩單眼"的那一類。
富爸爸系列書籍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常在書中講到一句話:甚麼樣的人,就會使用甚麼樣的詞彙。
所以,不要再去問那一句"你玩的單眼是哪個牌子的"或"你用的是哪一台機身、哪一顆鏡頭",因為這些話只會讓你跟攝影沾不上邊,改變你的腦袋、就能夠改變你的詞彙!
六、攝影與生命的結合
要說這個課題好像太崇高了!其實並不會,只要拍你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不論是壯闊的風景,或是自己的小小情人、寶貝女兒,只要是你最關注的事物,你便會投入全部心力與所有意志來完成夢想中的畫面,而器材與技術,只是輔助我們完成畫面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等到哪一天我們看著自己的作品,同時眼神散發出光芒時,我們就知道自己拍出滿意的作品了,而且我們不必去理會別人的眼光,因為每個人的眼光都不一樣。
最後,小弟在這裡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有新的視野、新的世界。
不管是攝影,或玩單眼,大家開心就好。 本帖最後由 scorpio88 於 2011-2-14 17:26 編輯
kt846 發表於 2011-2-14 17: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注一:本文所引用某些字句,來自於另一篇拙作"我所表達的不是器材迷思",第250樓主所熱心提供的翻譯文 ...
先插把頭香搬沙發~~好文
梁大, 好久沒瞧泥大兔佳作~挺懷念的 底片機...攝影機...單眼...我都玩過
應該有資格算是慘烈的玩過...攝影別想太多
知難行易最好..老是檢視立場..老是追..沒了沒完..就不快樂啦 scorpio88 發表於 2011-2-14 17: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插把頭香搬沙發~~好文
梁大, 好久沒瞧泥大兔佳作~挺懷念的
最近暫時停機
有時候我會讓自己放空一陣子
偶而停下腳步
會讓自己有不一樣的感受 tounlai 發表於 2011-2-14 1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底片機...攝影機...單眼...我都玩過
應該有資格算是慘烈的玩過...攝影別想太多
哈哈~
Lin葛說的是
這篇算是我的牢騷文吧~
看看就好~
看看就好~ 謝謝梁叔把偶打醒.
現在想一想.
好像是被 CF 耍著玩.
一看到別人開箱就中毒.
這帖要好好收藏.
回去好好反省了.
謝謝. 梁兄放空後的新春鉅作
收藏先 本帖最後由 scorpio88 於 2011-2-18 08:15 編輯
tounlai 發表於 2011-2-14 1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底片機...攝影機...單眼...我都玩過
應該有資格算是慘烈的玩過...攝影別想太多
攝影的心態要像1635L, 廣角不矯色
攝影的理想要像85L, 逢布作畫, 彩上人生
攝影的人生要像2470L, 踏踏實實每一天 回復 uf123061 的帖子
你的毒可中的多了 鏡頭一直搬 我還真羨慕勒
過年你進幾隻了 還在想的對象有幾隻啊 老實招來
不過一直在器材迷宮轉..什麼時候出宮啊!!!
還是一直要當Canon的疵漢呢???? 值得讓人深思的好文章 回復 scorpio88 的帖子
你吐絲 我昏倒....
拍就對了...用心拍..最好用內心的微笑來拍....一定贊 劍及履及 tounlai 發表於 2011-2-14 1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底片機...攝影機...單眼...我都玩過
應該有資格算是慘烈的玩過...攝影別想太多
我本來要做沙發的...被你搶啦
你沒看偶搬來的沙發是二人座的嗎?
一個位是你的, 老哥~請上座奉茶 tounlai 發表於 2011-2-14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復 uf123061 的帖子
你的毒可中的多了 鏡頭一直搬 我還真羨慕勒
小弟的鏡頭到齊了.技術倒是沒有進步.
慚愧. 本帖最後由 vincent_chou 於 2011-2-14 17:51 編輯
梁伯,
你能發表這篇表示你已走過這一段,
雖然它不是死胡同, 但是有些人就是走不出來,
很多人對攝影很鍾情及熱誠,
但是有續航力的又有多少人呢 ??
說實在的我也還在這死胡同打圈圈,
我也還在追逐器材 !!
我想我有一天應該能和你一樣能沉澱的想通攝影與拍照,
我想追求拍照技術想追求後製技巧.........
但是最後呢 ??
應該回到基本面, 只是我功力不足還需要體驗一下過程,
發這篇好文章推一下 !!!!!!!!!!!!
本帖最後由 scorpio88 於 2011-2-14 18:27 編輯
uf123061 發表於 2011-2-14 17: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弟的鏡頭到齊了.技術倒是沒有進步.
慚愧.
說段傷心你來聽~~
沒進步???~錯錯錯~ 你有進步, 還不少咧~只是自己沒發現
你的控光變強了, 你的構圖變細膩了
但拍小朋友, 要加強~~ 每個周末強迫自己拍小孩500張~
星期一~五,把拍壞的撿出來思考~~3個月後再回來看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