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huang 發表於 2009-11-27 16:55

APS-C規格鏡頭一問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專為APS-C系統設計的鏡頭 如 Canon EF-S , Nikon Af-S 鏡頭,需要轉換等效焦長?

當我們把傳統鏡頭,或是針對全片幅相機設計的鏡頭裝到APS-C機身上的時候,會因為APS-C感光元件較小而發生影像週圍的部份遭到裁切,所以要把焦段乘上焦長比之後得到該鏡頭在APS-C上的等效焦長。

然而,這幾年各大相機廠商不斷推出計對APS-C系統設計的數位專用鏡頭,在鏡頭尾部加上一個較小的成像環(誤?),縮短成像鏡片到感光元件的距離。理論上,距離縮短,投射到感光元件的範圍就會變小,裁切的情況就不應該會發生了,為什麼我們在使用數位專用鏡頭的時候,還是都要把鏡頭的焦段乘上1.6或 1.5呢?

tjhuang 發表於 2009-11-27 16:57

友站上有回應說鏡頭尾部的成像環是為了裁掉超過感光元件範圍的影像,就像用全幅鏡頭在APS-C上的影像損失。
但是如果成像圈的作用只是為了裁掉週邊,讓光線不會照射到感光元件範圍之外,而不是把光線集中,完整照射在感光元件上。這樣豈不根本在浪費時間嗎?而且加了個縮小的成像圈,使得鏡頭尾部加長,還有可能造成尾部和反光板碰撞,不是更糟?

wcw0610kimo 發表於 2009-11-27 17:47

好深奧的問題   

永井相草空 發表於 2009-11-27 20:02

不論鏡尾後面有沒有加長.
只要是APS-C專用鏡頭,從頭到尾的鏡片都比原135片幅鏡片還小.
結論:單純只是降低成本,壓低售價.

john5438 發表於 2009-11-27 20:40

只要是APS-C專用鏡頭,從頭到尾的鏡片都比原135片幅鏡片還小.~~這可不一定喔!
結論:單純只是降低成本,壓低售價.~~這點倒是真的!
其實鏡片的生產製造 在靠鏡片的較外環區是最難以掌控的部位 失敗率也高 很多鏡片製造出來後中間部位雖然在水準以內但是邊緣卻不及格 這些原本都是要報廢的 但是如果說攫取較小的成像區讓鏡片邊緣不會影響到成像區內的品質 那麼這些鏡片等於是及格品了! 所以一般APS-C鏡頭外觀直徑幾乎相同於全片幅用的鏡頭但是尾端來個節用以截去不要的成像是必要的! 但是最前端那組鏡片通常不會用得跟全片幅用的鏡頭一樣大就肯定是省成本的考量了!

tjhuang 發表於 2009-11-27 21:16

只要是APS-C專用鏡頭,從頭到尾的鏡片都比原135片幅鏡片還小.~~這可不一定喔!
結論:單純只是降低成本,壓低 ...
john5438 發表於 2009-11-27 20:40 http://forum.canonfans.biz/images/common/back.gif

嗯~~嗯~~~~
這樣我就可以理解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APS-C規格鏡頭一問